嘉泽财经 股市走向 你是J人还是P人?

你是J人还是P人?

  最近很多网友在聊天时自称“P人”或者“J人”,有P人网友说,他的时间管理方式就是到最后期限时再去做事情,非常享受每次极限卡点的刺激感,卡上的那一瞬间简直太美妙。而自认是J人的网友则自律得可怕,凡事必须有条理。

  P人还是J人?不明真相的人看了直接犯迷糊。对此,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、英国心理学会特许咨询心理学家陈志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其实这也是人格类型理论(即MBTI)的一种,人格类型测试成为流行文化,当代年轻人倾向于以自身兴趣为中心的趣缘圈子,MBTI则提供了社交标签,让他们能够更快找到与自己相似或互补的人。

  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

你是J人还是P人?

  J人喜欢计划,而P人主打随性

  陈志林告诉记者,J人的J是“Judging”的缩写,意思为“判断”,就是总是预先“判断”怎么做,崇尚结果导向,不喜欢“意外惊喜”的人;P人则是“Perceiving”,意思为“感受”,就是倾向于“感受”周围的信息,适应能力强,崇尚随机应变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。

  具体来看的话,J型人格喜欢任何事都先准备好计划攻略,然后按照计划步步实施,可能会精确到小时和分,像流水作业一样,几点该干啥,到处都是规定动作,对“不可抗力”这些因素会比较焦虑。

  而P型人格就很随性, 陈志林举例说,P人会“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”,但是目的地是哪里?他大概会有个方向吧;预算多少?他会说看情况用吧,不够再凑点;去多久呢?他想的是好玩就玩久点,不好玩就早点回;而生活用品和各种装备有吗?他会说到了目的地再买吧。

  记者在#J人和P人#的话题里看到很多图文并茂的故事。有网友发的照片上是J人同事和P人同事的工位,“他们之间有一条清晰的分界线,J人主打一个感觉要随时离职,工位整整齐齐且干干净净,容不下任何一个无用的物品。而P人主打一个满满当当,是J人同事口中的‘垃圾堆’,但在混乱的工位中总能准确找到想要的东西”。

  有网友调侃说,P人有两种能力,即半小时做完8小时的事,以及8小时做完半小时的事,“P人的字典里没有‘计划’这两个字,虽说要效率就有效率,但P人是踩线专业户,到点的时候才会爆发出效率。5分钟能走完的路,绝对不会提前一分钟出发,玩的就是心跳和刺激。”

  有位J人晒出了自己的旅行计划,直接让P人震惊。他1月5日发布了“上海苏州一日游”的旅行计划――早上7:10-7:49,上海站-苏州站;8:00-8:15,前往拙政园(地铁4号线乘坐1站至北塔寺站下车,后步行1.2公里);8:30-9:30,拙政园(买票预约70元/人);9:30-10:30,狮子林(买票预约30元/人);10:30-12:00,平江路(步行1公里至,一路吃逛,推荐东吴苏锦记绿豆汤,沈万三老卤鸡爪,拙林里桂花糖粥,梅月轩・梅花糕红豆梅花糕,鑫震源纸皮烧卖);13:00-13:40,留园(从平江路出发,公交车40分钟左右到,预约13:30-14:30时段的);14:00-15:30,西园寺(观音面素面15元/碗);16:00-17:30,前往山塘街吃逛;18:30左右,山塘街离苏州站很近,回上海。看完这个计划,很多网友表示,看来旅游特种兵都是J人,都特别能规划。

  思维方式和行为偏好不同,并非互相排斥

  陈志林具体分析表示,J人很谨慎,喜欢做计划,通常会制定并固定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习惯,以减少选择的机会。而P人则相反,由于无固定生活工作习惯,反而会消耗更多的精力去纠结于“今天穿什么衣服”“中午吃什么”这一类有固定答案的选择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尽管P型和J型人格类型,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偏好,但它们并不相互排斥。有些人可能在工作上喜欢保持高度组织和计划性,但会更倾向选择非正式且随意自发的生活方式。

  陈志林认为,对大多数人而言,在生活中保持P型的思考特质,在工作中可以保持J型的行为特质,这种找到了平衡点又充实高效的状态,是他们理想的生活工作方式。

  人格测试成年轻人“社交密码”

  记者注意到,这些年,人格测试非常风靡,甚至成为年轻人的社交密码,碰到相同的人格类型,或者可以配对的人格类型时,都会生出不少亲近感。

  陈志林表示,网上流行的人格类型测试MBTI,是一种自我报告式的人格测评工具,用以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、做出决策、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人格类型表现。

  参与测试者在做完一连串判断题后被划分为:外向“E”或内向“I”,实感“S”或直觉“N”,思考“T”或情感“F”,判断“J”或感知“P”。大家一边热烈讨论彼此的性格类型,一边用戏谑的表情包调侃不同性格的处世态度,甚至延伸到穿搭、求职和择偶等话题上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测试中的有些描述,往往模糊且普遍,以至于能够放诸四海皆准,适用于很多人,“我们对MBTI很容易产生‘天呐,它好懂我’的惊叹,进而产生分享的欲望。”陈志林表示,网友们也通过这些人格类型划分来组建自己的朋友圈,拥有相似人格的群体容易产生共鸣,“从星座血型到MBTI,我们不难发现,人们总是致力于组建自己的群体,并在其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。”

  但也有不少网友表示,这种人格测试像是一种贴标签式的分类,不一定科学。

  人格测试结果不是认知自我的唯一方式

  网友喜欢做心理测试有很多种原因, 陈志林分析说,对外来说,有展示自己、寻求认同、增加谈资的作用;而向内的话,则是了解自己、寻求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需要,“其实,喜欢做心理测试也体现了一种缺失,就是对于探索自我内心的缺失。就是说,我们急需一些渠道来让自己有机会跟那个真实的我,建立起沟通。”

  不过,他也指出,一般来讲,心理测验结果大都仅为参考,人格测试的结果不应作为认知自我的唯一方式。测试问卷在设计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。而且也有研究表明,人格的标准在不断变化,甚至人格自身也会发生改变。此外,性格也没有好坏之分,各有利弊。当遇到挫折、失败,面对新的兴趣、机会,别拿性格测试结果来当逃避或拒绝的借口。


(责任编辑 :王璐瑶)

相关推荐

感谢您的支持